2)52.商丘上任_铁血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

  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

  可不要小看小小归德府,明末清初时,仅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八大家,沈、宋、侯、叶、余、周、高、杨二家在后头。除八大家之外,还有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户。至今还流传着“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

  话说李默涵拉着队伍进了商丘地界,大部队暂时驻扎城外的营地里,这处营地是前清时绿营兵的驻地。党卫军士兵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让县长王士骅稍稍放心了一点。当下,他就召集县内的大户们商议,主动拿一笔钱出来助饷,省的这位新上任的镇守使大人狮子大开口。

  这种事情商丘县的八大户、七大家自然是少不了要破费的。沈、宋、侯、叶、余、周、高、杨、陈、蔡、穆、柴、尚、孟、胡每家都派了一个代表来县公署。

  县长王士骅把事情一说,众人也就明白了,不就是钱嘛?

  商丘陈家虽然进不了八大家,却是七大户之首。家族陈老爷年事已高,早就不过问杂事了。所以陈家来的的代表名叫陈国志,是陈老爷的长房长子。今年四十岁整,之前在北洋第三师曹锟手下当连长,后来受伤成了残疾,便退役回了老家。

  他说道:“按照北洋的规矩,当兵的每月十元,班长十二元,少尉排长三十二元,中尉排长四十元,连长六十元,另公费二十元,营长一百二十元,公费一百元。他有多号人,加上送给那个什么营长本人的,我大概算了算,至少上万大洋。”

  王士骅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身为本县父母官,应该做表率,我认捐三百块大洋。”当时一个县长的月薪是三十块大洋,三百块大洋基本就是王县长将近一年的薪水了。王县长都开了口了,其他人自然也纷纷认捐。

  第二天天刚亮,王县长与陈国志就去见李默涵。

  李默涵的驻地是商丘县前清时的绿营兵营房,营部设在营房中间最大的一间堂屋里。王县长和陈国志一干人等来到营门口,站岗的哨兵往前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