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必须土改_铁血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暂时不能对外用强,李默涵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内部建设上。

  没有发达的农业,不可能有发达的工业。话说有个伟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中国历史上就没少饥荒,而且历史上哪一个王朝对饥荒这种“天灾”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因此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对于中国来讲,确实是个大问题。

  现在,李默涵作为一方军阀,也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李默涵的土改计划里,三七五减租,用工业股票赎买土地然后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只是土改的第一部。这一步成功的话,就会产生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

  这种小农经济依旧不是李默涵想要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削弱了农民对产品的购买需求缩小了市场减慢了资金的流通和资本的增长;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没有对工业的需求所以减慢了工业科技的发展;由于自然经济形式中土地的重要性导致即使有了大量的资金资本农民也用于扩张土地而不是进行技术革新和发展。

  后世成功的农业模式有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农场模式,农场主自己并少量雇佣固定工人管理大面积的农场,实行大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投资大回报大生产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专业化高科技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是这个模式下的农场保持优势的根本。

  在美国那边,一个农场主可以掌握千亩的土地,这就有利于集约化农业的发展,投入与产出集中、全机械化生产,管理也比较方便。而国内呢,每家每户几亩良田,有的条件好点,使用的种子、管理方法比较好,产出可能就比邻居家的高,但同时,他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及技术因为土地和资金的限制,只能停留在一定的水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更多的种植者,却还处于没有好种子、没有好管理技术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集约化农业实现规模效益,实现农产品的最大效益,而咱们国家因为体制上和人口等问题则无法享有这些优势,效益也就差很多。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小农经济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吧。

  一个农场工人可能只是驾驶拖拉机播种,但在此之前,有专业机构已经检测了这块田地的土壤包括墒情肥力等诸多项目,相关机构也预测了今后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得到专业部门的信息资料作为参考的农场主会决定种植何种作物,此时专门的种子公司和肥料公司就会根据那块田地的特性和农场主的要求配送好种子和肥料。其后的田间管理收获仓储售卖都有专业的机构为之服务,我们都说一个美国农民养活多少人,但不要忘记这个美国农民后面还站着多少人为他服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