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结局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接壤,一旦郑国足够强大,他们肯定没啥好果子吃,联合起来反对郑忽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只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也是在这一年,楚国和随国干了一仗,随侯轻信少师之言,差点没被楚国当成祭祀品带回去。

  熊通不满天子不给楚国晋爵位,自尊为王,号曰:“楚武王”,与随国结盟后退兵。

  经此一战,随国元气大伤,在与楚国的对抗中彻底落入下风。

  郑庄公四十一年,齐国出兵攻打纪国,郑庄公出兵协助,在纪都城下,齐郑联军大破纪鲁联军,纪侯败逃,遣使乞和,齐侯不许。

  之后,宋国联合卫国、鲁国以及淮泗小国以郑忽专晋国之政的理由攻打郑国,要求郑庄公将郑忽从晋国召回,还政与晋侯。

  几国之所以没有前去攻打晋国,完全是因为晋国的距离太远,劳师远征,很难取胜,所以,这才攻打郑国。

  郑国与卫、宋是结怨已久,如此一来,也容易调动国人的报复之心。

  宋、鲁、卫等国的要求,郑庄公自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大战一触即发。

  几国联军沿着汜水进攻郑国的腹地。

  郑国先败后胜,与驰援的晋军一道在函陵山,大破几国联军,联军溃散,死伤过半。

  郑忽亲自率军乘胜追击,连克宋国新里、老丘、黄池等五邑。

  而后又挥师入卫,收匡、蒲、訾娄、宛濮四邑而还。

  此战之后,郑国声威再次大振,列国无有能出其右者。

  于是,郑庄公和郑忽商议之后,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楚国和邓国打了起来。

  原因是,巴国想通过楚国和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国派使者领着巴国的使者前去谒见邓侯,却没想到到了邓国南部边邑鄾邑的时候,鄾人把巴使和楚使都杀了。

  楚国派人前去责备邓国,邓国不承认过错在自己身上。

  有鉴于此,楚国和巴国只能选择自己讨回公道,两国联合进攻邓国的鄾邑,邓侯派人来救,楚、巴两面夹攻,邓师大败!

  郑庄公四十二年,也就是鲁桓公十年,天子手下的士卿发生内讧。

  起因是虢公在天子面前说大夫詹夫的坏话。

  詹父得理不饶人,以王师攻打虢国,虢公逃到虞国避难。

  郑忽借机向詹父表明愿意为王师前驱的心意。

  其实,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灭了虞、虢两国。

  郑忽如此“好意”,詹父又怎么会拒绝?

  就这样,郑忽带领的晋师和詹父带领的王师一同攻打虞国。

  最终,詹父执虢公归王室,郑忽则率兵攻灭了虞国。

  灭虞之后,郑忽打着天子的名号挥师入虢,虢公都已经被带走了,虢人面对郑忽这只打着天子旗号的军队哪还有什么抵抗之心,虢国被郑忽轻而易举的灭掉。

  而后,郑忽带其子进返回郑国。

  至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是因为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