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 势如破竹与席卷江山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时之间,“清君侧”之声沸反盈天!

  叛军气焰极为嚣张,已经有叛军游骑踏过黄河冰面,直接在濮州、郓州、滑州等地侦查,大有渡过黄河,闪击洛阳的趋势。

  当然了,这些叛军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是叛军。朝廷无道,他们起兵只是为了找朝廷讨一个公道而已!

  这又有什么错呢?

  话说回来,输了才叫叛逆;赢了的,那叫吊民伐罪!

  ……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

  相州南面毗邻的卫州,州治汲县城头上,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官员,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着急得来回走动。

  他就是杜甫,因为李林甫的遇刺,受到牵连被贬官,本来要去岭南赴任州刺史。

  得亏好友元结捞了一把,动用吏部的关系,将杜甫安排到了卫州当司马。

  当然了,元结自己就是卫州刺史,知道本州司马之位空缺,并且卫州是中州,没什么人愿意来这里当司马,所以他才确信调度必能成功。

  “子美老弟勿虑,叛军还不可能这么快就来卫州。”

  元结拍了拍杜甫的肩膀,安慰他道。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明白,河北局势之糜烂,已经无药可救。多番打听后,元结才明白皇甫惟明所图甚大,并非是一路打砸抢过来的,那帮人很懂得收买人心。

  利用河北百姓普遍对朝廷的不满,号召他们支援叛军,甚至直接加入叛军,承诺将来对河北轻徭薄赋。

  皇甫惟明要的是天下,手里又捏着皇子。只要他自己不称帝,便有很多立场中立的人顺势追随。将来叛军会不会入关中,谁也说不好。

  在大部分河北人看来,叛军才是王者之师,正统大义所在。

  现在的唐庭才是无道,应该被讨伐。

  “次山兄啊,这次情况真的不一样。皇甫惟明那边的叛军,可不是普通蟊贼,他是要改朝换代啊!”

  杜甫拉着元结的手急切说道。

  其实,很多人都看出来了,皇甫惟明将来也是曹操一般的人物,不可能还政于李琬,将来改朝换代是必然。

  现在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一如方重勇前世那些高考完不打算复读的学子,压根不会再去看复习题一样。对于皇甫惟明来说,夺取长安的过程,就是考试。

  将来如何,如同考试结束,那都要再说。从前的承诺,不作数也很正常。

  “子美老弟,你说的这些,我们说了也不算啊。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元结叹息道。

  他身后有一个大家族,这次河北叛乱结束后。元结已经写信给家中,让家族子弟参与本地团结兵,于汝州鲁山集结。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有两千多人,元氏一族几乎掌控了鲁山团结兵的话语权。

  至于是干啥,不问可知。大概,就等着元结这位刺史带着朝廷的“任免书”来鲁山了。

  看到杜甫还是忧心忡忡,元结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说道:“事若不谐,子美老弟可随某一同去汝州,那边有可战之兵!”

  嗯?

  杜甫像是头一次认识元结一般,用莫名惊诧的眼神看着对方。

  “次山兄,难道…已经,已经……”

  杜甫语无伦次,他万万没想到,元结早就想好了退路。

  而且,似乎并不看好官军能够顺利平叛。

  “你心里明白就行了,如今这情况,不从贼就算是对得起朝廷了。

  让某这样白白送死也不是個事啊,某身后还有那么大一家人。”

  元结看着杜甫苦笑道。

  他这种“找退路”的行为,其实本身就是对朝廷的“忠诚不绝对”了。

  而如元结这般还算忠心的刺史,又有多少没有准备退路呢?又有多少人还不如元结,直接投靠皇甫惟明又有多少呢?

  杜甫顿时感觉这一波或许真的大事不妙了!

  “使君!使君!叛军已经不到十里地了!黄色军服,卑职不会错的!”

  卫州汲县县尉南霁云对元结抱拳行礼道。

  他本是在黄河两岸划舟摆渡的出身微寒之人,精通武艺却无用武之地。

  自皇甫惟明起兵后,河北各地不少刺史、司马、县令逃之夭夭,官府也在四处招募官员补缺。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