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琐事_汉末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时候,情绪这种东西的出现,是不受人自身控制的,绝对的理性,或许也只有传说中的圣人才有可能做到。

  “陛下,起风了。”卫忠回来,正看到刘协站在殿门口吹风,不由一惊,连忙上前道。

  “朕知道。”刘协迎着风,眺望着天空,良久才点点头,笑道:“回宫吧。”

  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慨,还是捎来一些为妙,他有太多事情要做,如今盐业交给了甄尧还有张苏二家负责,朝廷也就等于多了一项进项,有了这项产业,未来几年之内,朝廷不必为资金的问题担忧。

  至于几年之后,就不行了,人是最会学习的生物,哪怕眼下不知道原理,但知道了原料,见过了成品,想要再做出来,就不难了。

  如果让时代来缓缓推动饮食文化的进步,人类制作出精盐或许需要几百年的摸索,但如果有了成品,并且带来巨大的利润之后,那这个过程,会缩大大缩短,而且还要考虑方法泄露的可能,那这个时间间隔会大幅度降低。

  保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刘协也不准备保密,朝廷的作用不是生产,而是管理,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若非考虑到这其中红短期内不但能够获得暴利,同时也能削弱诸侯的财力,刘协会直接将方法传出去。

  至于日后诸侯得了方法之后,就算做出精盐,实际上最多也是自产自销,丝绸之路掌控在朝廷手里,就算他们有销路,朝廷这边重重关卡卡着,他们想要远销,就只有靠其他方法了。

  刘协是不介意看到诸侯朝其他方向开拓的,反正最终也是为大汉在开拓。

  至于西域那边的国家是不是能够研究出来,刘协不担心,就算盐不需要了,他手中还有其他东西,比如玻璃、纸、香皂等等。

  虽然要他自己来做,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但他有团队,有大量的工匠为他做事,自己需要提出的只是理念,纸已经有了,但还没有推广,而且单纯的纸是没用的,配套的印刷术原理也不是太难。

  其实自产自销刘协是不愿意一直做得,他更想做的还是买进别人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再以成倍的价格卖给他们,空手套白狼。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他在西域各国建好商业点,有了落脚之处,就地取材,然后就地加工,也省去了这中途的运输费用,自己只需要提供人才以及管理者,用别人的钱来壮大自己,这才是王道。

  “陛下,之前有青州传来的消息,曹操已经撤军,听说是粮草告罄,然后太史慈将军似乎与陶谦发生了些矛盾,也撤回了青州。”回到殿内,卫忠取出一封竹笺递给刘协道。

  “哦?”刘协挑了挑眉:“这倒稀奇,那陶谦难不成还要自毁长城不成?”

  接过竹笺,这是太史慈的亲笔书信,将过程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