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九章:独对群臣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若珪的话让我稍微震动了一下。有时,我也想,是不是我头脑过于发热了,对二人的奖赏有些过重了,会不会出现如果他们再立功将奖无可奖的地步。不过,应该不至于吧,大明现在国内稳定,他们的功劳也无非就是开疆拓土,他们所开拓的领土暂时归他们名下就好了,怎么会奖无可奖呢?

  想到这里,我摇了摇头,说道:“李老,朕仍然以为,对他们的奖励并不过分。近十年来,建奴对我们的威胁与日俱增。而孙承宗、熊廷弼能毕其功于一役,稳定了边疆,封其为王并不为过。”

  “陛下。”李若珪继续说道,“自古以来,稳定边疆,开疆拓土的功臣并不在少数,但是,历代帝王却从未在生前封他们为王,陛下可知为什么?”

  为什么?说真的,我还真未认真思考过,不过,也无非是怕他们势力的壮大影响到皇族的统治。可是,为什么要担心呢?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自身不出问题,即便边疆出了点小问题,也能立刻得到解决。

  “请李老赐教。”我仍然恭敬地说道。

  “陛下呀!文臣也好,武将也好,最怕的是什么?”李若珪缓缓的说道,“真的文臣,怕的不是丢官解职;真的武将,惧得不是战死沙场。他们往往惧怕的是皇帝对他们过厚的赏赐。即所谓的功高震主。微臣私下以为,孙承宗、熊廷弼虽然嘴上没多说什么,但他们内心也一定很惶恐。所以,我认为,如果为了二人的好,我建议陛下还是收回成命的好。”

  我虽然听的有点糊涂,但也能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不过,熊廷弼、孙承宗惶恐吗?我不认为,而且我倒以为他们干劲十足。有的人也许会惶恐,他们害怕天子的无情。不过,这二人就不一样了,这二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他们做事从来讲的只是问心无愧,只要认为对的,那就会一住无前。我仍然以为李若珪此言,是以一般人之心度二人之腹了。

  想到这里,我摇了摇头:“李老,你的话我还是不明白,朕读书虽然少,但也知道刘邦项羽的故事。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他足够的大方,舍得把官职分给众将,而项羽很小气,他即便把印章捏圆了,也不想把它奖给众将。所以,最后项羽众叛亲离了,而刘邦取得了胜利。李老,朕说得可对否?”

  李若珪有些无奈的摇摇头,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我的意思是不是不让你赏赐,而是说赏赐要有度。”

  “哦?那依李老的意思,该如何赏赐,给些金银?还是给些虚名?虚名能够激发勇土杀敌报国的决心吗?金银户部给得起吗?”

  大殿里一片寂静,就连李若珪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又向后靠了靠,继续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看来,只是因为反对而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