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交换比之论_一个人的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麒的鬼话呢?

  崇祯朝虽只有十一年,但是所用内阁大臣已有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辄任即罢不超过一年,任职超过两年的只有两位阁老,其中一个是周延儒入阁两年多,皇帝任用阁老简直就是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但是偏偏就有一人,在伴君如伴虎的崇祯朝,入阁七年且担任首辅超过四年,最终居然能够安然退休返乡,也算是一大异数,这人就是去年罢职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其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位居首辅四年却国事日坏,揣摩皇帝的心思、打击异己、巩固自己首辅的地位的本事倒是一等一的强。

  刘重元的话如响鼓重槌震耳发聩,也让杨嗣昌醒悟过来。他听信张若麒的鬼话,以为推掉兵部尚书的职务,就能摆脱抵抗后金可能失败的责任,岂不知,在皇帝眼里他就是大明帝国的总军师,内外战略皆由其制定,即使不任兵部尚书就不许要为战败负责了吗?即使不需要负责,大明屡战屡败之下他这个阁老又能当的安稳?

  杨嗣昌站起身朝刘重元一揖作礼道:“子乔知我,子乔知我啊!”

  虽有后悔,但是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杨嗣昌长叹一口气之后,问道:“关于御东虏战略,子乔有何以教我?”

  刘重元也将之前的一丝愤懑情绪抛诸脑后,凝神的看着墙上挂着的直隶舆图,杨嗣昌也不催他,同样盯着地图研究。

  良久,刘重元才说道:“阁部请看,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从直隶到山东的这一大片平原,无险可守,尤其是入冬之后河水冰封,更是骑兵纵横往来的绝好战场。”

  杨嗣昌一愣,疑惑道:“子乔的意思是东虏甚至可能劫掠山东?”

  “只要东虏突破了燕山防线进入京畿,只要我大明缺乏一支能够与东虏正面抗衡的强军,则东虏大可纵横驰骋,北方各省哪里都可以去的,东虏大可以进攻任何一个防备空虚的郡县,劫掠补给以战养战,而我明军,只能跟在东虏后面吃灰。”

  “然则如之奈何?”杨嗣昌此问倒真不是考校,而是真的不知道,他虽然以之兵闻名,但其实长于战略布局短于临阵指挥。

  “兵部发出预警的早,料想各部勤王之师能够及时抵达京畿直隶,各部包括宣大边军、三边边军、中原剿匪军和辽东关宁军,总兵力合计起来总有十万人,如果再加上中原投降的流寇军队,总兵力将达到十五万,兵力庞杂良莠不济,最可虑者各军都少马,机动性远不及东虏。在京畿直隶平原地带,我明军如聚集于一处,东虏大可远远绕开分道劫掠,而我军坐看其攻城略地烧杀劫掠,而自身粮道难以保证,粮草难以供给;如我军分兵把守各处,则易为东虏各个击破,须知东虏最擅长围点打援。”

  杨嗣昌听了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