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章:平贼将军_一个人的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皇上和朝廷怪罪,自有本总理一力承担,与你无涉!”

  见刘重元如此说,左良玉也下定决心,他与张献忠本就是多年的对手,能有机会一举剿灭自然是满心情愿的。不过还是迟疑的问道:“一切但凭总理大人做主,末将敢不从命,只是末将的部队当下还在淅川内乡一带进剿罗汝才部,一旦难移恐怕张献忠那厮惊恐之下逃窜。流寇别的不行,这逃跑的本事末将拍马也赶不上啊,最好总理能够行文勋阳王巡抚、陕西孙巡抚以及湖广方巡抚所部,从几个方向上一起进剿,定能收全功。”

  刘重元摇摇头,“人多话杂事难成,此去联络几位总理,制定战略、往来讨论、再到部队开拔,恐怕我们还没有出兵,张献忠那厮已经得到消息逃跑了,那我们可就真的被动了。我的想法是,只从你的大军里抽调三千精锐,昼伏夜行从淅川一带潜行到谷城,对张献忠所部发动突袭,直指其老营,对张献忠发动斩首,只要打的坚决勇猛,以有心算无心之下,定能一举击溃张献忠。”

  听到刘重元的计划是让自己以三千对张献忠四万,左良玉不由迟疑了。倒不是畏惧以少敌多,而是心疼自己的家丁队伍损伤。要想执行刘重元的计划,必须要以自己最核心的家丁部队才行,这些人都是左良玉竭力奉养的,平日里食精粮拿厚饷,战场上如战不利则赖之以撤退,之后仍然不失总兵之位大可卷土重来,如有胜机,则家丁部队作为最强有力的重锤施以致命一击。可以说,这支部队就是他左良玉的腰杆子,撑起了他当世名将的招牌。现在要拿这支核心部队去攻打张献忠四万人,如果失败那就是全军覆没,即便是胜利那也是损失惨重,即使剿灭了张献忠也是得不偿失。

  看出左良玉的犹豫,刘重元并不以为意。就像他自己不会无条件的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一样,他深刻地明白,当今世道,尤其是像左良玉这样的将领们,决不能仅仅依靠朝廷大义和军令肆意驱使,必须以名利为诱饵牵着他走。

  “左将军从崇祯四年率军到中原剿匪,已经过去七年了吧?这七年本官一直在兵部职方司,将军所打的每一仗本官都历历在目,以本官之见,将军可谓当世第一良将,中原正是因为有将军在才没有陷入流寇之手。”

  这样的吹捧几乎每个文官哄骗左良玉打仗都会说一遍,比这更肉麻的话左良玉听得多了,故而并不为所动,只是礼节性的谦逊感谢一番。

  “然则,将军从河南到四川,从江北到陕西,苦战七年,未曾有一日歇马,功劳苦劳皆为诸军之冠,可是历任督抚却总是压制左将军的功劳,有小过则贬抑,有大功则大惩,以致时至今日,将军仍未一援剿总兵,丢失官印三年也不曾补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