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章:小小兵部_一个人的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嗣昌也属于这种,他于崇祯十年三月被夺情担任兵部尚书,主持清剿流寇的战略大见成效,因而于今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仍掌兵部事,礼部尚书只是职衔挂职并不实任。

  大学士兼掌兵部,这是皇帝莫大的信任,但是也引起朝野巨大的非议,认为事权太重,内阁首辅刘宇亮和次辅薛国观也非常忌刻杨嗣昌的受宠,慢慢的皇帝也觉得威权太重于国不利,因此不再对杨嗣昌言听计从,例如因为其父杨鹤力主招抚流寇失败险被治罪,所以杨嗣昌一贯是力主剿灭流寇的,尤其不相信张献忠的投降,可是皇帝急于平定流寇,没有同意杨嗣昌的主张。

  对这些变化,杨嗣昌是感受的到的。

  “你的意思是?”

  “此次东虏入寇,蓟州、京师兵力空虚,京师极有可能再一次被兵临产下,到时候兵部尚书一职一定是众矢之的,既然如此,阁部何不在此之前丢出这个烫手的山芋,同时也缓解皇上和朝野对阁部揽权的疑虑呢?”杨嗣昌眼神一亮,不由轻轻敲击窗棂,仔细权衡其中的得失。

  然则最后还是摇摇头,“明日我不上奏,子乔也会单独上奏,更何况即使压下预警又能压得了几时,数天的时间,何人又是傻子呢?”

  “阁部乃是当今重臣,何须如此在意属下的意见?我听说刘侍郎常常跟他的属下说道一句名言:不换思路就换人,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他自己吧!”杨嗣昌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张若麒有些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说道:“刘侍郎执掌职方司已逾七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且不用说,职方司已经逐渐膨胀为我大明第一司,驻外二十余个情报站,编制各类暗探密探数不胜数,在内编制的各军方略完全替代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官员们都说刘侍郎不是本兵的下属,反而本兵是职方司的执行机构,只是对职方司的方略用印的泥塑菩萨而已!”

  杨嗣昌想起平日敌军未动而职方司的情报早十数日已至,紧跟着已经制定好了御敌方略和详细部署,即使知兵闻名的杨嗣昌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只能签字用印上报皇帝。

  这数年的战事屡屡证明职方司对东虏和流寇的预判之准确,以及职方司用兵方略的正确,也因此,职方司以及刘重元的方略越来越被重视,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一年多的兵部尚书坐下来,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也知道张若麒说的没错。“那也是子乔呕心沥血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有这样的职方司是我大明之福。只恨前几任本兵以及各地督抚不能接受并严格执行子乔的主张,致使这些年的战事屡战屡败。”

  “阁部,刘子乔于兵部于大明居功至伟,然则兵部也不能太过依赖刘子乔啊!而且我听说刘子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