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咱们赚的是大钱_重生:火热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习室。

  王悦和张兰背着图纸放在讲台上。

  下面是王悦的同学,个个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是要干嘛?

  平时王悦几乎不露风头,是个小透明。

  今天她站在讲台上,是有事吗?

  王悦望着下面的同班同学,咽咽口水,有些胆怵。

  她们两个从研究所离开时。

  王悦是打算自己翻译图纸的。

  但张兰不同意这个方案,这么多图纸,努努力,在一个星期内确实能翻译完成。

  但何必这么累呢,有活大家一起干。

  把任务分担下去,这样效率更高。

  王悦起初不怎么同意,她没做过这方面的协调和统筹的事情。

  张兰劝说:“有我呢,一块蛋糕自己吃,又累又容易出错。”

  “大家一起干,分担的任务少,都能集中注意力。”

  “精细分工,这才是未来的主流。”

  张兰的思想有点超前了。

  精细分工这个概念在国内还完全没有新兴起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厂想要做一个工件,从下料到预处理表面毛刺,倒角再到焊接等工序。

  大多数工厂都采用一个师傅去完成。

  名曰:师傅一把手全流程打造。

  在没有改革开放,讲究效率的时代,这种工序安排还能应付工程进度。

  但在开放后,这种工序很明显就落后了。

  现代工序追求:下料就是下料的活,打磨就是打磨的活,焊接就干焊接。

  不是你工位的活,你给我待着!

  精细化分工,能让各个岗位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

  因为工人不用分心去搞的工序,只专心研究自己的工位就行。

  所以,张兰提出,分工合作,任务下包。

  这种观念对王悦是有冲击的。

  但架不住张兰的一致要求,自己也想快点拿到翻译费用,只好同意了。

  此时的张兰看着王悦半天憋不出来一句话。

  她主动对着下面的学生说道:“大家好,我是王悦室友,隔壁工商管理专业的。”

  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专业。

  还没有被市场认可和接受。

  大陆的管理观念还处于缓慢转变的过程。

  很多人都认为,在书本上学习管理,还不如下放车间待三年来的经验快。

  因此,当张兰说出她的专业,下面的同学默不作声。

  这专业……

  前景不明啊!

  张兰继续说道:“是这样的,大家都是学习日语的,这是你们的优势,有优势就不能荒废。”

  “我说的荒废不是学业进度,而是实操。”

  “我这里有一批来自岛国的技术图纸,有个客户想要请王悦翻译成中文。”

  “这个工作量不大不小,但我想请全班的同学协助分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的同学听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积极的神情。

  甚至还有一丝厌恶。

  以往,老师也时不时给同学们分配任务,都是来自岛国的书籍或是资料什么的,要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