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2章 虎父无犬子_至尊国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远继续说道:“这银榜上的几个人虽然没有铜榜上的黄飞鸿和霍元甲那么的出名,可是却实力很强。Ω笔Δ趣阁WwW.biqUwU.Cc”

  孙存周,父亲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弹弓。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开始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高,争相聘为武师。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在父亲的教诲下,孙存周的拳术境界又上了一层。通过每日与父亲试手,更知自己的功夫仍旧相差甚远,遂留在北京年余继续深造家学。1919年父亲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时其三弟务滋也已在太仓中学任教,教授拳术及英文。

  孙存周回到南方后,仍是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教授拳学。应上海武技研究社之请,每月抽出数日与务滋去上海武技研究社教授社中教员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等家传武学。

  该社社长为吴佩孚的参谋长张其煌,社中教员有肖格清、刘景阁、褚桂亭、高振东等。这样兄弟二人每月相会一次,共同研究孙氏拳学。相互启,技艺更加精纯。

  孙务滋在太仓中学教授高低杠时,因杠子突然折断,锈钢扎入肋骨中,由此感染破伤风,不治身亡。务滋的去世使孙存周极为悲伤,这不仅因为二人是同胞兄弟,而且二人自幼就最要好,常在一起练拳,因此使孙存周也失去了一位可以相互启的学伴。尤其是孙务滋的文化程度较高,在中、西学方面均受过较系统的教育,因此,孙务滋的早逝对孙氏武学的继承与展,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马良等在沪上举行“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孙存周亦前去观摩。本次大会有武术名家18家之说,这18家基本代表了当时古典武艺的传承水平。通过观摩、比较、切磋,孙存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乃父孙禄堂先生所建立的道艺武学的宏深与正确。

  仅就技术体系而论,孙氏道艺拳学是对古典武艺的全面革新与升华,特点是其技击技术的体系合乎于生理机能的先后天相合,十分考究技击中身体机能运用的合理性,并使之成为自然,因此能够完善人的良知良能。故在技击对抗中能充分地利用人体潜能,乎于实力。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注意研究、总结道艺武学的训练规律,并使之简明精确。

  孙存周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