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艰苦条件_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部的人,掌握了水泥的运用,并且掺上砂石用水调和出混泥土。>网混泥土的面世,他们不得不承认,其粘合能力太强了,硬化以后坚硬如铁,用来修筑河道上的堤坝,简直就是给堤坝浇了一层铁水在上面固若金汤。

  按照巡察使大人的意思,江南运河所有的堤坝,都要全部翻修一遍,用混泥土进行浇筑。不过好在,大水之后,河里面的积水整体下降,往后又是秋冬两季的枯水期,对工程的影响没多大问题。

  江南道内,大量征集民夫修建河道堤坝。采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三同时齐开展的模式,将江南运河分成三小段,自江都到京口称为江京段,京口到吴州称为京吴段,吴州到余杭标记为吴杭段!

  以江南道巡察使的身份,责令江京段由江都刺史负责,京吴段由萧翼负责,吴杭段则是陈华自己负责。运河途径各州府,必须全权配合。命令下达,江南河工的治理全面开展。

  一处忙,处处忙。每天的时间,都在运河边上待着,查看工程进度情况。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八月。江南的气候,四季分明,八月已经入秋,秋高气爽,桂香盈盈,天气渐有寒意。前几天,陈华给修筑河工的民夫放了三天假,全部谴回家收水稻,吴州受了灾,但紧邻吴州的余杭一带,今年却是丰收之年,余杭盛产大米,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据说今年因为雨水充沛,大米产量多了两成是大丰之年。

  同一片天空下,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儿受了大灾,那儿报出丰收,是常见的事。放出去的农夫,回家把水稻收割了,全都回到运河上继续修堤坝。

  运河有利有弊,春来灌溉庄稼需要它,夏季大水冲垮堤坝,就是颗粒无收。农夫们干劲很大,都巴不得一劳永逸,把运河的堤坝修的结结实实,再也不会因为决堤,而冲毁良田。沿河两旁的农户都是靠田地吃饭,他们拿出自己所有的力气,为自己干活!

  长安城的水泥又运来两批,全国募捐得到的钱粮,都由官府统一组织运到了吴州。吴州本土上,同样也在划地修房。灾民6续从安置营里面分拨出来,由官府的人安排回原籍,吴郡新修的房屋,不再是土坯房,而是由水泥切砖清一色瓦片盖起的小楼房,每家都能分到一栋。第一次感觉到朝廷还是管着他们的,有饭吃,有房子住,有病看,那些活下来的人,有力气的,已经拿着锄头去了自家地里劳动,种点秋冬天吃的小白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老祖宗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勤快人饿不死!

  吴州的灾民,从灾难中挺了过来。而且还自组织壮劳力去运河上当苦力。朝廷没有忘记他们,他们懂得感恩图报。陈华身为此次担当救灾的领头人,看到这样的情形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