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上)_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语说的好,口诛笔伐,是伤人毫无还手之力的利器。>网李恪开场一连题目都没有的诗作出,无疑是一石惊起千重浪。

  李恪这诗,算得上自我反省自我认识,以阅历和经验博来的如何做人一类的诗作。大有劝导人要顶天立地浑身正气全然不怕外邪入侵,也就是老李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疾风知草劲,板荡识贤臣,颇有相形易得同工之妙趣。

  此时此刻,李恪把这诗写出来,或多或少是有点提醒李义府别太得意忘形了,小心驶得万年船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当然,若是真要较真,李恪这诗,只能算得上中等,李义府其实花点心思,就能够写出一来压过他,不过,如今有李恪这样相当于当头警告的诗在上头,李义府难道还要厚着脸皮,不怕别人笑话,权当没听见李恪的劝善,写出阿谀奉承,或者春光明媚,或此间鸿儒潇洒,那种纯粹比试的诗文,那他才真叫傻子,指不定远处的老李,就可以一锤子拍死他这辈子就一直待在弘文馆做个直学士吧。

  李恪其实给李义府设下了一个局。他料定,以听到的一偶做诗写出来,李义府那里,应该就可以说词穷了,李义府是写不出类同此类说教立身行事的诗文,李义府和许敬宗一样,诗文方面,大多都是偏向拍马赞美,用字很讲究,几乎都带着追捧天家贵胄非常受欢迎的字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恪此间设下的套子,李义府跳进来,几乎就逃不出去了。

  “呵,呵呵。”

  李义府连续笑了三声。他不是傻子,更不会看不懂局势。

  如果,他真的写了极尽华丽的诗,赞美这里所有的大官甚至远处的老李,他李义府这辈子,估计就沦为溜须拍马一类得不到重用的小人。

  果真是名师出高徒啊,许敬宗因为一时的冲动,载在了陈华手里面,今天李义府终于饱尝了许敬宗当日的苦果,他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的栽在了李恪手里面,就算现在自己也写一类同的诗文,肯定是比将不上李恪那诗的,因为李义府充其量只是一个才入长安的新秀,官场上几乎可以说只触碰到一点儿边,那里比得上一个十朝元老许康对官场的认识。

  写诗输,不写诗也输。李义府这才认识到,自己走上了死路,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千万追兵。而他能做的,是直接跳下悬崖,还是回头抵抗追兵?

  当然,李义府肯定没有那么勇敢。他几乎没有过多的思考,进退两难的时候,居然选择了当即缴械投降。

  “吴王果然是才智机敏的人。”李义府心理面用“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样的话勉励自己,他不过是一时失策,并没有完全输掉。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能死脑筋要想同存亡,许敬宗已经给了他提供案例,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