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道别_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怪古人会说,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这诗,是出自6游的《金错刀行》。军部的军令,已经下到每一个庄户,抽调十六岁以上家中兄弟姐妹颇多的男丁入伍,所以,朝廷征兵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无他,如今天下太平民丰物富,圣上准备对辽东作战,支持老李决定的人呼声很高,支持这场战争的人也很多,的确是应该将军队拉出去磨练一番,否则就成了吃空饷不打仗的军队。

  历来民风彪悍,习武盛行的关中,都是盛产优秀军人的摇篮,军部征兵的军令贴出来,家家户户条件满足又有报国之心的青年,立刻踊跃地跳出来报名。建功立业和光宗耀祖,迫使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希望通过投效军旅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兵车行的尘埃满天哭声满天。

  玉山脚下的庄户上爆杆声和走哭送人声交织一起,庄户上年轻力壮的青年,已经踊跃地加入了军队,并且穿上了简单的藤甲手持粗劣的兵器在军官的带领下准备开拔远方,家中的兄弟姐妹爹娘婶婶提着煮熟的鸡蛋烙好的饼子,跟着一群新兵蛋子组成的小分队跑了很远,庄户上最老的老人被人搀扶着,看着这群庄上的小伙子出征,老人小孩一齐落泪,叮嘱最多的便是张三照顾好李四,王二一定要多杀几个人,你们都早日归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头已白。

  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刻的境况,实在颇有几分应景。

  玉山脚下的热闹,直接让书院不少学生偷偷逃课下山看儿郎从军行,书院的学生,成了年的老油条没多少,大多不在征兵之列,所以,书院的学生,都跑下山感受这番闻者伤心的离殇之痛。

  军令下,的确是让不少家庭出现鸡飞狗跳,哭喊厮打,甚至一家老小以死相逼不允许家里男人人上战场的情况。当然,这也只是出现在富贵之家,因为他们知道,富贵得来不易,完全是用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就享受着祖先的福荫,后辈子弟就不要再拿起刀上战场了,开国之功,功大于天,就是世世代代啃老也足够。和贫苦农家的孩子想着建功立业不同,这些富贵之家的人,只知道兵祸之痛,他们承受不了,他们更不愿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所以,在长安城的贵族见,上演着一幕幕闹剧,大抵都是不想让家里的男人出去打仗。

  “韫儿,婉儿,你们两人就不用担心为夫去辽东会有啥三长两短,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我就回来了,用不着准备太多的东西,为夫不上战场,只是搞搞后勤。”

  怕大着肚子的谢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